贵阳改貌铁路物流中心。
为加快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的决策部署,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领导小组近日印发《贵州省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工程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5.5%左右,物流企业信息化率达到80%以上,重点项目投资92亿元、企业达到2万户,其中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到50户,就业人数达到32万人,货物运输总量达到11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亿吨公里。
到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4.5%左右,物流企业信息化率达到85%以上,重点项目投资亿元、企业达到2.3万户,其中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到60户,就业人数达到33万人,货物运输总量达到11.6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亿吨公里。
到年,物流规模持续壮大,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左右。物流成本明显下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3.5%左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物流企业信息化率达到90%以上。重点项目投资亿元、企业达到2.7万户,其中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到80户,就业人数达到35万人,货物运输总量达到12.1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亿吨公里。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物流枢纽园区优化发展。统筹推进贵阳、遵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省级重点支持贵阳改貌铁路物流中心、贵阳铁路枢纽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贵阳传化公路港、贵阳牛郎关物流园、遵义黔北现代物流新城、黔中(安顺)物流园、黄桶幺铺物流园、贵州(昌明)国际陆港等10家重点枢纽物流园区加快发展。支持各市州在关键节点重点布局建设、改造提升1—2个具有较强集散功能的物流园区,支持各县(市、区、特区)重点建设1家以覆盖县域为主的物流园区。到年,形成以2个国家物流枢纽为骨干,10个省级物流枢纽为重点,个其他物流枢纽为补充,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的物流枢纽设施体系。进一步提升物流枢纽园区对重要生产生活及应急物资的储备保障、动态监管、有序调拨和紧急配送能力,有效满足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应急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加快培育壮大物流企业实力。打造一批省级龙头企业,支持贵阳传化、满帮集团、现代物流产业集团、交通物流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打造全省物流标杆企业。打造一批区域示范企业,支持各市州和县(市、区、特区)根据区域发展情况,重点支持2至3家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在物流业发展重点领域居于领先优势地位的物流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招引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物流企业到贵州设立分公司。推动物流企业协作,强化上下联动、横向互动,推动物流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加快形成物流业与实体经济配套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年,省级支持10家、各市州重点支持1—2家、各县重点支持1家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全力提升现代物流创新发展主体的实力。(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强力推动冷链物流建设。积极推动贵阳市、遵义市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重点支持省蔬菜集团、省冷投集团、贵州农商旅等龙头企业聚焦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贵阳瀑布、地利生鲜、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市惠民生鲜等农产品流通企业拓展社区冷链服务网点。引进日本松下等境外专业冷链技术和运营团队,推动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等国有平台开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增配一批农产品冷藏运输车,加快提升农产品运输环节的保质保鲜能力。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完善特种商品冷链物流监管系统,构建智能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品运输、仓储、配送等全过程智能化。年,新增冷库库容50万立方米,建成10个移动预冷中心,年,新增冷库库容30万立方米,年新增冷库库容20万立方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供销社,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加快推进全省多式联运发展。积极支持贵阳改貌铁路物流中心、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航空物流园、黔东无水港等加快建设多式联运衔接设施,加快推进遵义黔北现代物流新城、贵定昌明国际陆港2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各市州依托铁路货运站场、水运码头建设多式联运设施。推动物流园区与铁路、高速公路互联互通,鼓励发展水铁联运、公铁联运、陆空联运,推动多式联运加快发展。加快与成铁合资组建贵州省多式联运产业发展公司,加快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货源与公铁水空等运力资源有效匹配,降低车船等载运工具空驶率。积极支持磷化集团等完善多式联运转运、装卸场站等物流设施标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支持具备条件的园区、工矿企业建设铁路专用线。(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成都局集团贵阳铁路办事处、民航贵州监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加快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物流大数据“聚通用”,支持物流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信息服务系统,促进区域间和行业内信息共享。支持满帮信息化平台、贵阳传化信息平台、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信息平台等重点物流信息化项目建设。鼓励医药物流、冷链物流、粮食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等领域重点企业加强与省物流云、省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平台、省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化平台等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有效衔接,促进相关部门、大型市场主体的物流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扩大物流相关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为物流企业和制造业企业查询提供便利。支持满帮国家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探索市场化机制下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新模式,推动建立全省骨干物流信息网络,畅通物流信息链,加强社会物流活动全程监测预警、实施跟踪查询。鼓励具备条件的物流园区加快应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及中药材交易信息平台建设。(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应急厅、省邮政管理局、省粮食和储备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六)大幅提升物流业标准化水平。推广贵阳、遵义建设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经验。鼓励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积极运用国际国内先进物流标准规范物流运行。支持建设标准托盘使用及循环共用体系,支持提升物流配套设施设备和服务标准化水平,重点在快消品、工业零部件等适用领域推广应用标准托盘,推进托盘、周转箱(框)等物流载具与货运车厢的标准衔接。支持开展城乡高效配送、城市物流标准化试点,提升智慧物流、绿色物流水平。—年,培育2家物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城乡高效配送示范企业、3家标杆型物流配送中心,培育2家服务网点健全的标准化托盘运营企业,建成物流标准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社会标准化物流载具使用率达到30%以上,标准仓库达30%以上,共同配送率达到30%以上。(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省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成都局集团贵阳铁路办事处等有关单位推进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各项任务。各地要建立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工程领导协调机构,凝聚推进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合力,统筹抓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政策保障。按照“政府统筹、行业牵头、部门联动”的原则,认真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工程项目的规划研究,建立普惠性扶持与差别化激励相结合、不同类别相互影响和项目资金可进可退的竞争激励机制,统筹推进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等前期工作,扎实做好资金、土地、环评、支持地价政策等要素保障各项工作。
(三)强化资金保障。设立省现代物流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千方百计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国家资金,全面统筹省各有关部门相关资金,对重点物流枢纽园区、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信息平台、重点多式联运线路等予以优先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物流工程项目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或大型物流企业等发起物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拓展市场化主动融资渠道,稳定企业融资链条。鼓励持牌金融机构在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范围内开发基于供应链的金融产品,引导和支持资金流向实体企业,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四)强化统计保障。加快推进物流统计工作,发改、商务、交通、统计、邮政、铁路、民航等部门要在现有统计的基础上,持续提升物流统计的深度、广度和精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