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胡荽种植
胡荽功效
胡荽价值
选购方法
胡荽菜谱
胡荽种类

春盘春饼春茧春卷,最容易混淆的中国

寻常性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34.html

春盘、春饼、春茧、春卷,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饮食,皆源于古人立春时节举行的迎新纳福习俗,由于几者在原料、制法和食用方式上有相通之处,再加上名字相近,难免让人产生混淆,比如在四川就有“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有趣现象。

很多地方在介绍它们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五辛盘→春盘→春饼→春卷”的演变序列,或者是“春茧→春卷”的变化过程,针对这个关系错综复杂的“春食家族”,笔者也有一些看法,这里与各位分享,以供探讨。

01花样繁多的“川味春卷”

相对于春饼,春卷在四川盆地更流行。

在传统川菜中,春卷常以小吃身份出现在筵席上,以面粉、淀粉、豆粉、鸡蛋加清水打匀,摊成薄蛋皮,卷入用猪肉末、韭黄炒制,或以猪肉丝、韭黄、绿豆芽、椿芽炒制的馅料,入油锅炸至金黄,端上桌趁热咬一口,顿觉咸鲜味美,皮酥馅嫩。

仍然以春卷为名,成都街边食摊的制法显得更有市井情趣,色彩也更丰富,用薄如纸片的春卷皮,卷入红萝卜丝、白萝卜丝、青笋丝,再浇上酸辣味或麻辣味的汁水,一盘三五个,现浇现吃。如是在乐山,老板同时还会端上一盆调好的味汁。

另一种吃法,店家摆出几大盆菜料,除上述三丝之外,另有海带丝、细粉丝、海蜇丝、折耳根、腐皮丝、绿豆芽,顾客要吃什么自己选,按重量计价,放好调料拌好味,再相应买些春卷皮,拿回家边包、边裹、边吃,那才叫一个安逸。

此为同名异物也。

不过即便是相同的吃法,在川内其他地方却有着不同的名字。比如风味相近的街边春卷,在遂宁因为有了芥末的大量加入,甜酸味基础上多了一股刺激,名字也改成了更加威猛的“冲”,但它不影响隔壁的南充人用“薄饼”来称呼春卷。

此为同物异名也。

光在四川就有那么多花样儿,放眼全国名堂则更多,称呼有春饼、烙饼、卷饼、炸春卷、蒸春卷之别,面皮有麦皮、米皮、蛋皮、腐皮、菜皮、奶皮之分,馅料更是包罗万象,虾仁、火腿、鸡丝、豆沙、香菇、春笋、芥菜、荸荠、生菜、奶油等等,甚至还有用炒饭做馅的,随心所欲,无所不包。

显然,各地食客都喜欢春饼和春卷,那它们是不是同一种食物?又是怎么来的呢?

02春盘是正统,春饼是盘中物

人丁兴旺的“春食家族”,春盘才是舵爷。

有说法认为五辛盘是春盘的前身,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此说依据晋人周处的《阳羡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月正元日五薰炼形。”该书唐时已佚,现为辑本。南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引此条曰:“元日造五辛盘,月正元日五薰炼形。五薰,五辛也,所以发五脏之气。《庄子》所谓春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脏也。”这里点名了时间和目的。

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五荤有详述:“五荤即五辛,谓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苔、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葱为五荤。”同时,他也提到五辛盘和五辛菜:“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辟温疫”。

可见五辛盘以五种辛荤菜食制盘,早先是古代炼形家在正月初一的通脏之物,流传开后逐步被人们当成避病健身的药膳。

春盘没有五辛盘的神秘色彩,它始于迎春,后又融入打春、咬春等俗,并作为高级时令信物,以作祈福、纳吉之用。

较早记录春盘的是唐《四时宝镜》:“东晋李鄂,立春日以芦菔、芹芽为春盘,相馈贶。”又“立春日荐春饼、生菜,号春盘。”这里写的同是晋代食俗,春盘在彼时即已流行,被当作馈赠礼物(贶、荐为赠、献之义),盘中有“春饼”——原来春饼是春盘的亲儿子。

自唐至清,有关春盘的记载比比皆是,盘中菜品不仅有萝卜、芹芽、生菜、春蒿、黄韭、蓼芽、荠菜等时蔬,还有鱼虾、猪肉、鸡肉等荤腥,甚至还出现了以燕窝等料制作的皇家春盘。仅从相关诗词便可见一斑,沈佺期的“春盘预折梅”,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白居易“春盘先劝胶牙饧”,陆龟蒙“欲助春盘还爱否”,唐彦谦“春盘擘紫虾,冰鲤斫银脍”,苏东坡有“黄耆煮粥荐春盘”、“青蒿黄韭试春盘”、“蓼茸蒿笋试春盘”诸句,耶律楚材有“试作春盘我一尝”等等。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举行的迎春,是从宫廷到民间都参与的大事,希望能在新一年顺利吉祥,讨得头彩。打春习俗源自鞭春牛,是农耕文化的重要仪式,人们制作土牛,象征性抽打几鞭子,祈愿能获得丰收。春盘在两个习俗中都扮演礼品兼食品的角色,而在后期加入咬春习俗之后,又相应增加了除春困的内涵,至今在部分地区仍有延续,只是影响力不如从前。

综上可知,五辛盘和春盘并非同源,二者至迟在晋代均已出现,制作时间、食用菜品和食用目的各有不同。由于元日和立春相隔不远,有时候在同一天,五辛盘可能在后期逐渐并入春盘,合二为一了。

至于春饼,乃盘中一物,是可以肯定的。

03春茧特立独行,春卷兼收并蓄

有说春卷是春茧后代,笔者认为略欠周全。史料出现春茧,是在宋代,《梦粱录》记录了“薄皮春茧包子、米薄皮春茧、子母春茧、诸色春茧、莱菔皮春茧”多个品种,仅就春茧二字望文生义,猜测最初或许是植桑养蚕的古人,为祈福农桑,特制此品以敬奉春主?

说春茧特立独行,除依附的习俗外,最重要的还是用料和做法。明人宋诩的《宋氏养生部》记录了一种叫“油虚茧”的食物:“用白糯米细粉,汤溲之,锁熬熟猪脂、白砂糖为茧,复入猪脂中煎燥为度。”看得出油虚茧是一款油炸米食,形似蚕茧,馅为糖浆,估计类似汤圆之类,属于无缝包围。

所以,据以上推断,春茧和春卷关系密切,在形态、制法和口味上有承接,但也有明显区别,更像母子关系。父亲是谁呢?

答案是春饼。

春饼是整个“春食家族”中生命力最旺盛的一个,和舵爷春盘相生相伴,长盛不衰,今天已接过了家族大旗。二十年前,笔者曾在辽宁农村友人家吃过春饼,桌子中间一大盘烙饼,周围几大盆时蔬,配以生蒜,另以碗盛大酱,用饼卷菜蘸食,还煮了两大盘韭菜饺子,就着白酒,吃的是一个新鲜爽脆,酣畅淋漓。

春饼直接催生春卷可能在元代,元人韩奕《易牙遗意》记有卷煎饼的做法:“饼与薄饼同,用羊肉二斤、羊脂一斤,或猪肉亦可,大概如馒头馅,须多用葱白或笋乾之类装在饼内,卷作一条,两头以面糊粘住浮油,煎令红焦色或只熯熟五,辣醋供,与素馅同法。”这个做法跟今天的春卷大同小异,居然也是酸辣味的。

元代同期另有四种卷煎饼的做法,俱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当中,其一如下:“摊薄煎饼,以胡桃仁、松仁、桃仁、榛仁、嫩莲肉、乾柿、熟藕、银杏、熟栗、芭揽仁,已上除栗黄片切外皆细切,用蜜糖霜和,加碎羊肉、姜末、塩葱调和作馅,卷入煎饼,油煠焦。”作者将此品归在回回食品一类,此外另有七宝卷煎饼和金银卷煎饼,制法差异较大,民族风味浓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宋氏养生部》中一道简单的油煎卷,彻底道破天机:“用春饼置馒头馅、馄饨馅,视所宜,或猪脂肪,卷摺粘之,在多油内煎燥。”

和今天春卷别无二致的油煎卷——点明了是用春饼制作的,春卷既传承了春饼的胸怀,又吸收了春茧的灵动,兼收并蓄。

04结语

至此,“春食家族”的复杂关系已基本厘清,家族舵爷是现身晋代的春盘,它带着大儿子春饼一路迎春,发展过程中春盘兼并了同生于晋代的异父异母兄弟五辛盘。春饼是家族的中坚,它在元代同远房表妹春茧结合,共同创生了春三代——油炸小春饼——春卷。

到今天,“春食家族”已发展成一个大家庭:春饼、春卷、煎饼、卷饼、薄饼、煎盒子等等,每年从春天开始,它们就在大江南北,街头巷尾,抚慰中国人的味蕾,寄托中国人的期望。

(全文完)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示意

转载请注明:川味龙门阵(即川味文化)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huac.com/wlfycxgl/1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