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物流费用查询业务
物流费用查询服务
物流费用查询管理
物流费用查询责任
物流费用查询简介
物流费用查询新闻

跨境电商物流业需求升级引领产业繁荣

导读

本报告发表于8月16日,全文共57页,数据图表共95张。报告主要观点分析如下:疫情提振海外零售线上需求,政策红利催化跨境电商物流产业繁荣,预计未来5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或有约2万亿空间待释放;品牌商出海与新兴市场崛起,有望带动专线与海外仓模式份额提升;行业玩家多方角逐,格局未定,快递公司是最值得期待的整合者,揽货与全链路整合能力具备比较优势。

核心观点

观点一

疫情催化海外零售线上渗透率提升,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约为12.5万亿元,跨境电商出口B2C是当前的主要增长点。

观点二

多政策鼓励跨境电商及其配套的物流体系发展,重点包括:一是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二是鼓励建设海外仓;三是支持企业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与产业链。预计到年,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交易额或将达22万亿元,未来5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或有约2万亿元增量空间待释放。

观点三

行业发展初期,邮政小包因其价格低廉成为主流模式。制造业升级和跨境卖家品牌化趋势下,新兴平台和独立站有望加速发展,物流服务信息化、效率亟需提升;新兴市场加速布局,获客、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成关键要素,预计性价比更高的专线与服务更好的海外仓模式份额有望逐步提升。预计到年,专线、海外仓模式市场份额有望达30%、35%,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亿元、亿元。

观点四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市场空间大、集中度低、竞争格局未定,货代、航空货运、快递公司是主要玩家。货主前置与定价方式改变带动中国货代价值链纵向延展,规模化、标准化、全程供应链是可行路径。

观点五

航空货运公司具备航线资源优势,但亟需补全服务链条的长度、获客与前端资源整合能力的短板。快递公司因具备前端揽货、地面接驳与全链路整合能力,“弯道超车”值得期待。

报告节选

跨境电商物流行业

需求结构变化促增长

(一)结构性变化:B2C出口跨境电商模式的高增长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外贸方式,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行业的飞速发展并伴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应运而生。

回顾我国外贸进出口行业的发展历史,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开放,我国外贸快速成长,年-年进出口总额复合年增速达18.6%。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激发了我国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动力,伴随着B2B跨境电商的崛起,我国进出口复合增速提至23.2%,GDP增速也有所提升。

年过后,世界经济震荡复苏、WTO为我国贸易带来的红利趋近于尾声,加之我国周边经济体中低端制造业崛起与欧美工业的回归,年-年我国外贸增速有所下滑。近5年,伴随着我国制造业升级和品牌商出海,B2C跨境电商兴起,我国外贸行业呈现结构式改善,整体增速也有所提升,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1%。

当下,伴随着疫情对我国B2C跨境电商行业的催化,跨境电商迎来结构性增长,我国跨境电商物流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按对外贸易的方向进行划分,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中,出口、进口分别约占55%、45%。按运输方式划分,我国进出口货运量的90%以上是通过海运完成的。

跨境电商B2C模式的重量占比低,但货值占比高。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B2C模式的发展,航空运输凭借高时效在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航空货物从重量上占比不到1%,但在外贸进、出口中货物价值的占比分别在35%、10%以上。

从结构看,跨境电商出口B2C是当前的主要增长点。根据网经社的数据,年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交易总规模约为12.5万亿元,其中出口、进口额分别约占77.6%、22.4%。按照贸易主体进行划分,跨境电商又可以划分为B2B与B2C模式,年交易额分别约占77.3%、22.7%。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结构性成长的主要增长点是出口部分。根据网经社的数据,年跨境电商的出口规模为8.03万亿元,其中B2B、B2C分别为6.3万亿元、1.73万亿元。结合年跨境电商出口中B2B、B2C的比例(假设年B2B和B2C的比例与年相同)以及年的跨境电商出口规模情况,笔者测算年跨境电商B2C模式的市场规模约为2.8万亿元左右(B2C进口/出口分别为0.7万亿元和2.1万亿元),B2B模式的市场规模约为9.7万亿元左右(B2B进口/出口分别为2.1万亿元和7.6万亿元)。

出口B2C增速更快,疫情催化我国跨境电商实现加速增长。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出口B2B、B2C的崛起(B2C增速更高),我国跨境电商行业总体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年-年CAGR为18.3%。

据网经社数据,年-年年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交易总规模CAGR约为18.3%,年交易总规模达12.5万亿元。假设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速在疫情后5年内平均保持约12%左右的增速上涨,预计到年,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交易额或将达到22万亿元,按照物流费用约占行业收入20%左右进行估计,未来5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或有约两万亿元空间待释放。

(二)疫情提振海外零售线上需求,政策红利催化跨境电商物流产业繁荣

1.疫情催化海外零售线上渗透率提升,海外消费者消费习惯变化

根据谷歌与德勤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受到疫情催化,年-年全球主要地区,如美国、英国、德国及法国,零售电商用户增长4%左右,年电商用户渗透率达到70%-80%。同时,海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12%的受访者首次开始在线上购物,55%的消费者拓宽了在线上购买的品类,而约27%的消费者延续了之前购买的品类但维持或增加了线上消费金额。根据欧睿的统计数据,年美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加速增长,说明疫情催化海外线上零售的部分红利流向了跨境电商。

国际邮政公司(InternationalPostCorporation)在年针对跨境电商消费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前,海外消费者跨境电商购物的主要动机是海外的商品更加便宜或者是海外品牌的某些商品在本国并不具备。而新冠疫情对于海外消费者跨境网购的催化作用主要在于:

(1)受到疫情期间封城停工的影响,消费者只能将很大一部分的日用品购物需求转向线上进行解决,部分原本投向实体零售业的流量转至线上渠道。

(2)疫情对海外生产活动的冲击使得部分消费者需求得以经由跨境电商转嫁至海外,由中国这样快速复工复产的国家进行填补,使得跨境购物需求具有一定刚性。

(3)宅家生活使得消费者愿意更多的进行线上购物的尝试和探索,线上购物乃至跨境线上购物的自主意愿有所提升。

由于线下零售的完备性、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效率差异等因素,我国电商渗透率高于美国等海外发达国家。

一方面,海外国家的线下零售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供应链体系更为完善,对于实体零售与供应链体系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而言,电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作为实体零售的一种补充,而非“替代”。

另一方面,中国电商的崛起离不开线下物流体系的支撑,同时又为发展初期的快递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需求,形成了不断加强的正向反馈。电商GMV增速与中国快递业务量增速基本匹配,两者是协同进化体的关系。而美国快递行业在电商出现之前就经历过价格战并达到稳态,形成了UPS、FedEx、USPS(美国邮政)三家独大的局面。围绕商务件设计的网络承载能力不足,供给力量偏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亚马逊等电商的发展。

后疫情时代,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海外经济回暖和封城解除,部分线上销售的疫情期间得到的红利将重回线下渠道,笔者推测跨境电商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但疫情期间消费者培养的线上购物习惯和部分跨境电商品牌建立的流量基础和客户群体或将得以保持,为跨境电商卖家建立起长期的海外客源。更为重要的是,疫情为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带来的利润积累与资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uhuac.com/wlfycxyw/12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