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邮政局审议通过了《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行业标准。该标准事无巨细,从外表涂层到内部导线,对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都作了严格规范。这部国内首部电动三轮车行业标准将于今年9月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表示,届时,许多快递派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快件将能更安全完好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7月15日,国家邮政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其中,全国快递服务企业在上半年的业务量累计完成59亿件,同比增长53.7%。仅6月份的快递业务量就多达11.3亿件。快递业务量增多致使快递员每天要投递的快递数量加大,但笔者了解到,很多时候,快递员在保量的同时却难以保质。
“瓶口裂了,一瓶洗发水只剩2/3。”王女士无奈说道。近日,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在网上选购了一瓶洗发水,3天之后,快递送货上门,王女士仔细观察快件盒子外观,没有发现异样,于是签收了快件。打开纸盒后,王女士却发现洗发水瓶口已破裂,近1/3洗发水溢出。“应该是在最后派送过程中摔裂的,因为纸盒外面还是干的,没有浸出来。”王女士对笔者说:“联系了派件员,他说因为是用摩托车送的货,加上派件较多,所以加快了行车速度,有几个快件从车上掉落,可能我的就是其中一件。”
因投递交通工具不规范而导致快件受损或延期的事件并不少。笔者向几家知名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了解到,旺季时,他们每天最多要投递件左右快件。送件所用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三轮车和小汽车能装得较多,如果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就要多跑好几趟,有的可能得压到第二天才能派送,而且快件不好固定,偶尔会出现掉落的情况。就算是用电动三轮车,因为配置的车厢不是十分规范,一部分厢体存在裂缝,遇上下雨就会浸湿快件,所用的电动三轮车也大多没有配置遮挡物,快递员自己会暴露在烈日大雨中,很不安全。至于汽车,因为成本较高,很少用来派件。快递员也期盼有一款适用的投递交通工具,提升快递服务效率。
《要求》提到,快递三轮车各部件应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以保证布置合理,操作方便,乘驾舒适。人性化的设计要求,可有效降低快递员的上手难度,改善快递员的工作条件。专用的电动三轮车还配有防雨篷与灭火器,以减小快件损坏可能性。此外,车厢都配有防盗锁,再加上卫星定位系统的运用,能有效避免快件丢失,保证快件安全。这些规定,都适应了现阶段城市配送发展和快递收派作业的需求,提升快递服务质量。
专用车的密闭性能解决快件被雨淋湿的尴尬,保证快件的完好,这一点也很重要。对快递员自身来讲,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严格,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快递员的人身安全。“不过专用电动三轮车虽然装载量比较大,但最快只能开到每小时15公里,速度还是有些慢,快递行业是要求时效性的工作,专用车的速度能更快点就好了。”业内人士小李说。
业内专家表示,在整个快递服务过程中,派件员给消费者的感受是最直观的。这“最后一公里”的投递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快递行业的服务水平。行业标准的通过,让快递服务行业愈加标准化,对快递末端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来源:中国质量报)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一组叫人咋舌的数据,我国造成果蔬损失率达30%,如果将果蔬损耗率降低到5%,每年可减损多亿元。如果换算成土地可节省约1亿亩耕地,而1亿亩耕地可以提供1.8亿人一年的口粮。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造成果蔬损失率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果蔬冷链流通率仅为10%左右,远不如国外。虽然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但由于基础薄弱,我国的冷链物流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在人们网购日渐频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商将精力放在了生鲜配送上,而生鲜则对配送过程温度控制要求极为严格,冷链物流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变得愈发重要。有专家表示,对于易腐类食物的配送必须全程冷链才能保证食品安全、新鲜度以及营养。另外,冷链物流还有助于解决“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不合理现象,从根本上保障菜农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冷链物流到底有什么用?
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和冷链运输体系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售卖周期很短。而某些不禁放的蔬果一旦错过最佳销售时期,则价格往往会下跌严重,农民最终成为了收购商手上任人宰割的“鱼肉”。如果当地冷链系统完善,则可以延长保存时间,甚至可以错季销售,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
崔忠付举例称,胡萝卜收获后,短期内不能卖掉就会质量下降,种植者在没有冷库的情况下往往着急出售,这时收购商就会随意压价。而有了冷库和冷链加工中心之后原本元/吨的胡萝卜,错过收购旺季后可以卖到元/吨,甚至更高。
以前人们一谈到农产品或食品安全,主要围绕在生产环节与终端零售上面,而从生产到零售的运输环节却一直被忽略。其实冷链物流对于食品安全,尤其是生鲜蔬果的存储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正确的运输方式为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由于生鲜食品、肉制品、水果等农产品从保存到运送,对温度、湿度都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常规的仓储物流无法无损运输生鲜农产品。但许多商户考虑成本,采用的运输车不符合规范的卫生与温度环境,最终造成同车部分产品变质或者口感下降。而有的接收方为了利益,低价买下这些变质的肉,与好肉一起再加工,以次充好,瞒天过海,不但经济利益造成损失,还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另外,发展冷链物流有助于我国农产品走入国际市场。从出口来看,我国生鲜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近些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品牌打造和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冷链物流热,问题也不少
早在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里面,把冷链物流摆在突出的位置,专门提出要编制一个冷链物流的专项规划。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等部委从不同的角度来补贴农产品物流项目。今年6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年物流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部署的12大工程中,第一大工程就是冷链物流。
这一系列的政策促使国内冷链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但随之而来的也是问题不断。崔忠付表示,设施差、少监管、无理念成为困扰国内冷链市场的三大“顽疾”。
虽然国内冷链发展非常迅速,但冷链基础设备、设施落后,而且功能失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7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冷库总量为万吨,人均冷库容量不足20公斤,美国是中国的5倍。而且冷库结构也不合理,存储种类、地域性以及冷库性质存在许多偏差。
比如,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而且,我国的冷链市场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执行标准。据统计,我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项,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由于各公司执行标准并不统一,这也给运输过程是否合理留下隐患。
国外发达国家均有自己的相关法规,例如欧洲很多国家采用的《易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协议认证》(简称ATP),其中对冷链运输和冷链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旦企业触碰规定,将面临法律制裁。
此外,缺乏理念,意识薄弱则是冷链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缺少冷链意识不单表现在消费者层面,我们的相关企业,甚至一些当地政府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政府部门往往相对重视食品生产环节,而缺乏对于冷链环节的监管和追溯。在美国农业总投入仅有30%用于生产,70%则用于产后的保鲜、运输和监管。
在记者随机走访超市过程中,对于冷链物流大家均表示知道是为了保鲜,具体温度变化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如何保鲜运输则无人知晓。虽然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费占比已经超过30%,但带给人们新鲜的冷链似乎还没有引起消费者足够的兴趣。
●冷链物流应如何发展?
近日,有媒体曝光本来生活网打着冷链配送的名义,实际却还是传统物流。记者注意到,来生活网“携手微特派共建全程冷链配送体系,实行专人专配,对每一位配送人员进行商品识别、存储、营养知识的严格培训”,并保证“8小时以上全程冷链配送确保新鲜到家”。可见,冷链物流是其主打的项目之一。
据《北京商报》报道,本来生活网并非实用冷链物流,而还是用普通三轮车配送。对于冷链出现的各种问题,顺丰优选总裁崔晓琦告诉记者,成本高是企业最为头疼的事情。由于人们意识不高,且无法发现是否真为冷链配送,这也导致许多中小型冷链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运输途中偷工减料。
快行线食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军表示,成本高无外乎有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单量和单量的区域分布,没有量什么都谈不上。第二是冷链中技术设备成本。第三是信誉成本,由于环节跟环节之间缺乏信任,人和人之间缺乏信任,使得交接流程越来越复杂,成本也越来越高。
冷链物流如果想要发展得好,如何降低成本成为了企业与国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现在从事冷链的企业非常多,但大多为中小企业,竞争力不强。如果大型冷链企业可以联合这些中小企业,加强共同配送,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将大企业好的管理方式与经营理念带给中小企业,使其可以健康地发展。
太古冷藏仓库有限公司业务拓展总监陈力修表示,实施产业标准化运作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比如,货品交接和温度标准化、货品标准化,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销售成本,也可以大量降低损耗。实践中,从生产到仓储,再到物流环节,需要花很多成本在包装和保温上,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运输环节有很多不规范行为。如果每个环节都能达到标准,就可以把一部分成本解决掉。
而对于技术改造则一直是顺丰优选苦苦思索的道路。崔晓琦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为了达到比较极致的客户体验,必须做好冷链的仓储、运输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在配送环节,顺丰优选用保温箱、冰板、冰袋、干冰等等,成本很高。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期待将来把采购成本降下来,再通过冷链运输技术的提升,来降低整个物流成本。
当然,国家的支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国家对冷链重视程度加大,许多真金白银投入到冷链行业。如果可以从国家层面给与冷链行业更多设施与资金上的支持,相信会更加有利于我国冷链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另外,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冷链行业相关配套标准,加大对冷链行业的监管力度,避免出现缺少统一标准而使得企业之间各自为战的现象。(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