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风起洛阳》百里弘毅,是武周神都第一名饕!
那就聊聊唐朝人过节的时候,节日会吃些什么吧。
唐朝时,跟现在一样也有很多的节日,唐朝每到特定节日会吃喝一些特定的食物。
椒柏酒过年时——
比如,唐朝的大年初一叫元日,也叫元旦(跟现在的元旦不是一天),这一天要喝屠苏酒和椒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由七种药材泡制的酒(这个百里弘毅肯定是很懂的,毕竟他懂医药),椒柏酒是用花椒和柏树叶浸泡的酒,喝这两种酒是为了驱邪解毒、延年益寿。唐朝过年还会吃五辛盘和胶牙饧(tang)。五辛盘里有五种蔬菜,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也叫芫荽,我那天听人说才知道这东西就是香菜,那么,广而告之,百里弘毅也有香菜吃!),吃这些是为了发散脏腑郁气、预防疫病。
唐朝时道教盛行,所以时人也很重视养生,所以诸如药酒、药膳、药茶之类很多。
饧,这个胶牙饧就是麦芽糖了。
唐朝过年还会吃一种叫“汤中牢丸”的夹馅面食,就像咱们现在北方吃的饺子,不过他们这种饺子是要泡在汤里吃的,更像是现在的“酸汤水饺”。
唐朝的正月初七,还要吃“七样菜”,也叫“七菜羹”“七草粥”(后流传至日本),是用七种蔬菜煮成的菜粥,唐朝人认为正月初七吃这个能去灾驱疫,身体健康。
三月三上巳节——
上巳节在先秦时就是男男女女春游踏青顺便去河边沐浴,再顺便约个会谈个恋爱的节日。
《诗经郑风》有一篇“溱洧”,就是描写上巳节的。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文人雅客们列坐在弯曲回旋的溪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漂到谁面前,谁就要作诗,否则罚酒三杯,没错,就是大家熟悉的“曲水流觞”。
到了唐朝,皇室或贵族们会在这一天办“曲水宴”,类似曲水流觞,但更加热闹和奢侈。
“五月五日节”——
初唐和武周时期没有端午节,他们过官方的五月五日节,民间倒是有了端午节的说法,但端午成为官方节日是中唐时期了。
五月五日节武周子民要喝菖蒲酒,也会吃粽子。
唐朝时的粽子用竹筒或茭白叶包裹粳米,或者直接做成饭团(后流传至日本),当时也不叫粽子,而是叫“粉团角黍”,唐时没有肉粽子,吃粽子要吃浇饴饧的甜粽。
那时宫中或贵族有个玩儿法,就是五月五日节,以滑糯的粽子做靶子,让人用一种小弓箭去射,射中的才能吃,因为粽子滑腻,还真不太好射中,大家就以此为乐,嘻嘻哈哈吃顿饭。
重阳节——
这一天要登高望远插茱萸、喝菊花酒、吃“蓬饵”,也就是重阳糕,唐朝的重阳糕有有麻葛糕、米锦糕以及菊花糕。《新唐书》记载说唐朝“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唐朝受西域影响,胡食品种繁多,像我上次提到的胡饼,西域传过来的胡椒,还有一种叫作“毕罗”的面食,面粉做皮,里面有馅儿,然后蒸也行,烤也行,里面的馅儿种类繁多,像猪肝、羊肾、蟹黄都可以当馅儿。
还有肉类胡食,比如烤全羊,煮鹿肉,甚至唐朝出了一种精致奢侈的烤全羊,就是把大鹅宰杀,肚子里填满香料糯米,然后塞进羊肚子里,再把羊烤熟,但!烤羊肉赏给下人(或酒肆饭庄做这个菜就把烤羊肉贱卖了),吃就吃烤全羊肚子里的那只填满香料和糯米的大鹅,据说香气扑鼻、绕梁不绝,人间美味!
所以,#王一博风起洛阳#百里弘毅作为武周第一老饕,还是挺有口福的。
而且,他又懂医药,估计去逛神都大小酒肆饭庄,也会给大厨们一些建议,没准儿还能赚个独家秘方版权费啥的呢~
今天先说这些,改天再说说其他种类。
神都居民奔走一天,到了饭点都不要委屈自己,多吃点美食,甚好~